景觀園藝
 
  • 2011-07-02
    探討提升造園景觀職能標準與專業能力之改進方向

探討提升造園景觀職能標準與專業能力之改進方向

--------------------------------------------------------------------------------
農糧署 郭俊開

一、前言

  為減緩地球暖化,改善居住生活環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新的施政方向,將增加造林面積,提升森林覆蓋率至60%。未來8年內推動平地造林6萬公頃,以雲嘉南為重點,建構西部濱海綠色廊道及3個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

  此外,為建立富麗新農村,推動具國際觀光水準之休閒農業區,結合具有文化及生態之美的農漁村及漁港,發展成為常住休閒社區,並從觀光休閒的層次再往教育、療養、休閒治療與心靈健康的農業空間予以營造。

  造園景觀的綠化、美化工作,是營造森林遊樂及改善農業生活空間的基本措施。透過民眾的參與及社區的認同,並由政府以公共投資植樹綠化方式展開全面性的環境美化,除了以栽植數量及面積為目標外,還必須有效提高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及施工維護的品質,才能達到全面建立富麗新農村、建構綠色廊道及平地森林遊樂區的目標。

  職能標準的建立,是引導經營業者充實應具備之職能的方法之一。為期讓農業經營業者在職能學習規劃上有所參考,以達到農業經營者應具備之職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初步完成建置農業職能標準。對於造園景觀部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已建置職能標準,並推出造園景觀技術士技能檢定,對技能規範及專業態度的重視,亦有其異曲同工之處。

  造園景觀係一項專門技術職業,國內花卉產業中苗圃類年產值約18.5億,從事造園景觀服務業人口約5萬人,其中已取得造園景觀技術士有3,982人。然造園景觀業者大多數以小農、家族企業及中小企業的型態經營,囿於自有苗圃之土地面積小、資本有限,施工方法無法有效運用機械或自動化設施代替,致使經營績效往往未能突顯。

  面臨國內農漁村、休閒農場及平地森林遊樂區綠美化之需求,以及全球化與資訊化的大環境中知識經濟觀念的崛起。造園材料日新又新,施工方法不斷精進,造園景觀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高,從業人員必須重新思考,造園景觀的技能是否能與時代脈動接軌?尤其過去「差不多」的工作態度所造成的品質低落,今後如何從小處著手,以精準的手法,提升造園品質,是造園產業永續發展所必須坦然面對的課題。

二、造園景觀技能的價值觀念

  為配合國內造園景觀產業發展的需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除已推出造園景觀技術士技能檢定外,並於2008年開辦造園景觀技能競賽的項目,以期建立專業的施工規範;同時也鼓勵青年參加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藉著競賽的方式,促進社會的重視,激起大眾的參與。這項競賽規模由地方、區域而擴及全國,甚至進軍世界,藉此相互切磋與觀摩,進而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準。

  造園景觀是一門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所用的材料有植物性與非植物性,如何將這些材料布置成人們所需要的庭園綠地,除設計的精算外,端視施工人員是否能依圖精準放樣及施作。差不多與精準是判斷施工品質良窳的基礎。國內致力發展造園服務業之際,對技術人力的量與質的需求日益殷切,造園景觀的專業態度也應受到重視,惟有如此,才能確實創造綠意盎然的生活品質。

三、造園景觀技能常見之問題與改進

  造園景觀的品質往往取決於設計、施工與維護的精準性。在以往許多失敗案例中,其造園的觀賞價值往往僅維持短短數年就無疾而終。究其原因,精準性的專業態度與敬業觀念是決定性的關鍵。施工常見的問題諸如:拌合水泥砂漿,若水泥及砂未按規定比例混合、攪拌方法錯誤,都可能縮短構造物的壽命;此外,喬木的支柱,隨意的綑綁,不僅影響美感,且綠化成效也不易整體表現出來。

  由於造園景觀施工涵蓋的項目很廣,本文僅就最基本的苗木品質、整地、放樣及支柱施作等4項予以說明職能標準及專業態度的重要性,期能提升未來設施之品質。

  (一)苗木品質參差不齊

  造園景觀施工之成功,苗木的品質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苗木大致分為裸根苗、帶土球苗及容器苗等3種。設計單位對裸根苗、帶土球苗之規範,通常只訂苗木之米徑、幹高及冠幅,未限制宿土球大小、根系發育情形及幹莖之挺直情形。因此,驗收時無法對苗木品質做合理要求,且無法保證日後之成活。

  裸根苗挖起後不僅停止了吸收作用,且由於根周圍缺少土壤的保護,容易導致乾燥。因此,挖起後至栽植,若存著差不多觀念,往往因種植適期的延誤一天或幾個小時而影響苗木成活。對於帶土球之苗木,截根及修枝之時間及方法必須因樹種不同而異,若求施工方便,不分樹種樹齡,採同時斷根及挖掘的方式處理,必然影響苗木成活。在樹形及樹姿上,若未考慮到樹木生長的差異性及環境功能的需求性,修剪時一視同仁的結果,只剩一支樹幹,形同電線桿,影響景觀至鉅。

  另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容器苗的規格及材質,不同樹種或不同環境生長之樹苗,對容器應有不同之要求,若以差不多的方法處理,往往事倍功半或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二)整地的精準性

  整地為造園施工最基礎的工作,其目的是將地表整平,並清理土壤中的石塊、殘根等雜物,以利植栽及土木工程之施作。對較大面積之基地,光是清除雜物及整平工作仍然不夠,必須依施工圖面之設計整理出排水坡度。地表的坡度一般為2%~3%,坡度太小,無法順利排水,坡度太大,表土易沖刷。地面高低不平,遇雨或灌水,易造成積水情形。因此,設計及施工階段,應先將排水及灌溉系統規劃完成。因此,整地必須應用測量工具,精準完成施工圖所規定之項目。

  此外,整地時,應保留良好的表土。精準的做法應先將表土堆積在一處,高度不能太高,以免土壤微生物因高溫而影響其活動。表土堆積期間,適量澆水,以保持濕潤。粗整地完成後,將這些表土回填於基地,並實施細整地。這些細節,雖耗時費力,卻是施工人員職能標準及專業態度的表現。

  (三)放樣的精準性

  放樣是依據設計施工圖的比例,將圖中各種材料或設施物的位置、距離,以皮尺、捲尺等測量工具量出,標明基地中正確位置後以石灰粉放樣。基地大的話,通常先準備經緯儀、圖說資料及計算儀器等,然後在現場確認測量基準點,以核對圖說資料,再利用測量儀器進行工程放樣,放樣完畢後,再檢核是否與圖示放樣資料相符。這些細緻的步驟,無非是力求圖面的空間及比例能正確表現在基地上。任何放樣的錯誤,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誤差,都可能改變整個空間的配置,也必然直接影響工料的計算。

  造園景觀技能檢定及競賽的基地雖然只有20平方公尺左右,放樣的準確性卻在評分的標準占很大的比重,主要目的在考驗施作人員的識圖能力、工具運用、正確的放樣方法等,同時也培養施工人員精準的專業態度。.

  (四)支柱的施作

  支柱的形式及材質係依植物的大小與當地風勢強弱決定,不論採用何種形式,支柱必須符合美觀、穩固及安全的要求。

  支柱的材料一般多為經過防腐處理的杉木柱,末端直徑約為5公分以上。若以三柱式施作,3根支柱必需以正三角形的位置施放,緊靠樹幹部位依圖示用麻繩以8字形緊捆,支柱就很美觀。支柱也依施工圖示深度打入土中,捆綁方法正確,一定很穩固。支柱與樹幹接觸之處應襯以柔軟的材料,支柱與支柱的接觸,若以鐵絲綑綁,一定要注意收尾,才不致造成意外。

  部分施工業者往往秉持差不多的工作態度,橫柱不平衡,3根支柱間距不一,埋入土中深度深淺不同,鐵絲突出傷人。為能改善這種現象,造園景觀技能競賽對支柱施工的要求,除操作熟練外,必需很精準依圖示完成,所有應注意的細節,亦不容忽視。

四、結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規劃的綠色廊道、3個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及建立富麗新農漁村計畫,將加速提高環境的綠覆率外;在行政及社會資源的整合效益方面,更是結合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推出的造園景觀技術士檢定及技能競賽。由產官學共同致力培養有意從事造園景觀服務業之年輕人,建立職能標準及精準的專業態度,同時,建立標竿,讓已從業人員重新學習,並體認「差不多」與「精準」是造園景觀技能的分水嶺。要提升造園景觀的品質,就必須從精準的專業態度做起,也祗有如此,造園景觀事業才能永續經營,環境綠美化的成效才能充分的展現出來。 
 
<農政與農情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