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知識
 
  • 2009-02-28
    外來物種入侵 生態危機四伏

紅火蟻在台灣各地肆虐,造成農民無法耕作,小學校園危機四伏,連台北鬧市的街道也有紅火蟻的蹤跡。從城市到鄉村,台灣幾乎是談蟻色變。尤其,紅火蟻無法被火攻水淹所消滅,反而會隨著流水而到處奔竄,繁殖力又強,肆虐的範圍因此不斷擴大。現在唯一的辦法,可能只剩下殺蟲劑才能有效防治。但它的風險是化學藥物的殘留物質會隨著水流而轉入地下,成為地下水的毒性。它需要非常久的時間才能消除。雖說也有專家提出穿山甲、食蟻獸等天敵處理方式,但這些生物數量太少,紅火蟻的繁殖太快,根本緩不濟急。與其面對著紅火蟻束手無策,任令農田荒廢、校園危機四伏,看來只有出此下策了。
這就是引進外來物種的悲劇。任何一個物種所生存的環境,都有其天敵,如果危害太大,牠早就因消滅其他生物,獨占空間而失去生存食物,會自動減少至平衡的狀態。生物本就存在著自然的平衡系統,因而不至於造成太大危害。然而,外來物種卻不是如此,台灣不是牠的原生空間,不存在天敵,所以在台灣這個環境裡,牠非常有可能變成獨大的局面。所謂「外來物種」,指的是原來在某一地區沒有自然分布,經由人為引入的物種。當這些外來物種,在自然或半自然的環境裡自行繁衍,建立穩定的族群,並對棲地及原生物種的組成、結構、生存或生態系造成危害時,就稱為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物種的來源,事實上最多來自人為的有意識引進。最明顯的目的,則往往是利益,或者生存。在台灣最常見的外來物種引入,是「農業或貿易行為」。人們會試圖引入具有生長快速、肉質優良、具有特殊藥效、抗病性強等經濟價值的動、植物,以作為食物來源、進行品種改良。如:吳郭魚、福壽螺、牛蛙、非洲大蝸牛、毛地黃、象草、白花三葉草、田菁。這些生物在引入後,經過有計畫地大規模飼養或栽培,族群大量繁殖的結果,往往因棄養,或自行擴散到野外。這些生物往往因耐受力強,容易適應當地環境,易成為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有多大呢?根據研究指出,台灣地區近來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小花蔓澤蘭、福壽螺、吳郭魚、琵琶鼠魚、美國螯蝦、魚虎、牛蛙、巴西龜、八哥、鸚鵡、馬纓丹、象草等。其中最為民眾熟知的,當屬福壽螺。一九八○年,商人自中南美洲引入後,因不具經濟價值而棄養,到一九八六年的短短六年間,全台遭福壽螺危害面積達十七萬公頃,光是稻米損失就超過十億新台幣。其他如福壽魚、琵琶鼠魚則侵入台灣各河川,侵略原生物種如鯽魚、草魚、鯰魚等的生存空間。其結果是台灣河川已經完全變貌。
依據研究,危害較明顯的外來入侵植物,有銀合歡、大花咸豐草、含羞草、槭葉牽牛、小花蔓澤蘭、布袋蓮、紅毛草、百喜草、白花三葉草、大黍等一百多種。外來動物則有一二五種,包括巴西龜、多線南蜥等。現在,又多了一個紅火蟻。此外,台灣地區外來蟲害高達卅二種,而且每次新蟲害,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水稻象鼻蟲每年超過一億元;非洲菊斑潛蠅也有四二○○萬元。
平心而論,紅火蟻只是一個事例。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早已產生,只是民間未因生存環境受到明顯危害,而掉以輕心。此次,政府應好好善用民氣,以建立完整的防治外來物種的管理體系。我們認為政府有必要仿照日本,設立「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法」,在機場、海關等地方,採取嚴格管制措施,對農業部門與商人欲引進外來物種,不管其目的是生產用途、消費用途、娛樂觀賞用途,都應有合理的生態調查與研究,才能避免對台灣原生物種的衝擊。而在管理上,為統一事權,也應擴大農委會防檢局的功能,才能防治於未然。這一次的紅火蟻事件,就是血淋淋的教訓。